综合事务

当前位置: bat365在线平台网站 >> 综合事务 >> 正文

综合事务

【教育成果奖】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拟推荐成果简介

发布日期:2023-05-29     作者: 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     浏览数:点击:[]次    分享到:

成果名称:新时代育人理念下“一导向两联动三协同四支撑”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完 成 人:杨祖培 陈新兵 郑海荣 陈志钢 李冬飞

检验时间:2018年至2023年

完成单位:bat365在线平台网站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

 

    (1)成果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育人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明确教育根本方向和目标,深化新时代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研究生教育对标新时代育人理念,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以大专项培养牵引带动研究生全面发展,探索并实践了“一导向两联动三协同四支撑”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一导向”即紧紧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导向;两联动”即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群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专项群双联动为牵引;“三协同”即导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协同做好思政育人、导师指导与教育教学协同做好创新引领、导学团队与行业企业协同做好社会服务;“四支撑”即突出抓好全覆盖的招生选拔质量管理、全流程的过程培养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全方位的导师岗位质量管理,打造特色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

依托该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硕博连读研究生陈环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获得“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2)主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

其一,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程度不高。当前学校在学生培养方案制定中对接“社会需求”,体现内涵建设方面还不足,对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形势应对存在滞后,使得人才培养与“四个面向”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程度不高。

其二,学科交叉融合对人才培养的创新引领作用不强。学科交叉已成为创新的“策源地”,由于目前学科专业体系的相对独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构建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存在壁垒,学科交叉融合对人才培养的创新引领作用不强。

其三,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人才培养支撑性不足。目前全过程大培养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落实还有差距,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健全,限制了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坚持理念先行,强化交叉融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壁垒,构建融合交汇的学科生态和人才培养体系。始终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工作出发点,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体系制度化建设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和科学规范;陆续设立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院等多个实体性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优势自主设置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采取专家委员会共同指导的方式,整合校内各类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群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专项群双联动为牵引的培养局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计划为牵引的博士高层次人才专项培养群,聚焦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着力推进教育博士大专项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专项群培养带动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专项计划矩阵式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3)坚持协同育人,夯实研究生导师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突出做好思政育人、创新引领和社会服务。导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协同做好思政育人,以价值引导为核心,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导师指导与教育教学协同做好创新引领,以良好的导学关系构建学术共同体,着力提升学生的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导学团队与行业企业协同做好社会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能力,贯通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

(4)坚持质量控制,突出抓好招生选拔、过程培养、学位论文、导师管理四方面,完善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突出全覆盖的招生选拔质量管理,试点开展“4+2+3”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建立以培养质量、绩效为导向的动态配置机制;突出全流程的过程培养质量管理,坚持“培养重研、关注前沿、拓展外延、关口从严”的思路,质量关口前移;突出全过程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加强学位论文过程性督导特别是开题报告环节;突出全方位的导师岗位质量管理,实施岗位评聘合一、分类遴选与多维评价。


“一导向两联动三协同四支撑”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成果框架图

3.创新点

(1)创设了以大专项培养带动研究生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理念。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教师教育特色两大主题深度挖掘,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群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专项群“双联动”局面,牵引带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

(2)形成了专项计划的矩阵式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在多年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以平台为载体、以科研为纽带、以成果为导向、人员动态组合、团队合作指导”的运行机制,保障专项计划有效运转。

(3)构建了全覆盖、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牢固树立“大培养”观念,一体化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突出建设了全覆盖的招生选拔质量管理、全流程的过程培养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全方位的导师岗位质量管理。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1)专项培养得到教育部认可,在已有专项计划基础上,又批准设立“西部师资专项”“陕西教师发展专项”等,聚焦教师教育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同时助力学科建设,2021年10月增列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7月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教育专业学位获得“A-”。

(2)加强了研究生教育总体设计与制度建设,围绕教育评价改革制定出台《陕西师范大学全面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30余个,为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制度支撑。

(3)沉淀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获得国家级1项,省级8项;研究生优秀教材获得国家级1项,省级4项;2019年1月获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师范基地1个。

(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显著,2016年以来获全国优博论文1篇,陕西省优博论文52篇,发表各类核心以上科研论文超1500篇,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等200余项,硕博连读研究生陈环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获“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涌现出2021年全国最美教师张莎莎,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宝钢特等奖获得者刘渝城等优秀研究生。

(5)成果内容在官方媒体推介报道,成果模式在中西部师范高校形成有效辐射。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推介报道研究生教育情况;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关制度被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引用作为其培养制度蓝本。

关闭
下一条:【综合事务】关于拟将武思宇同志确定为发展对象...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